“两县两区”13万余人纳入低保 2016年昆明民政工作亮点回
呈贡区倪家营村 2017-03-21 16:50:29 作者:cgqnjyc 来源:

翻开2016年昆明市民政工作,一件件大事喜事令人振奋:双拥创建结硕果,昆明市第七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晋宁撤县设区行政区划调整获国务院批复;社会救助制度惠及64万人;实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完成禄劝县社会救助“兜底”扶贫任务;全市村级活动场所全部达标……

  过去的一年,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民政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创新、规范、提升民政服务为主线,以深化民政事业改革为动力,以民政“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引领,着力兜底线、强基础、增活力,全力做好保障基本民生、创新社会治理、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强化社会服务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民政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张张沉甸甸的为民办实事清单;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民生画面;一串串铿锵有力的数据背后,我们感受到的是全市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律动脉搏……

  民政人始终将民生记在心间,放在首位,用自己的坚守和创新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描绘了一幅民生持续改善的动人景象。

  亮点1

  向困难群众精准发力

  “两县两区”13万余人纳入低保

  去年,昆明市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倾心竭力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发展,用真抓实干织起了一张覆盖广、民心暖的社会保障大网。

  社会救助作为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本制度,在脱贫攻坚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当前,市委、市政府正举全市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为确保我市2018年全面脱贫,昆明市将“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作为扶贫攻坚脱贫摘帽的重要任务,对“五个一批”帮扶后仍不能脱贫的困难群众,通过社会救助制度进行兜底脱贫,确保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道路上不掉队。昆明市将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以下简称“两县两区”)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2580元(215元/月)调整为每人每年3120元(260元/月),实现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截止去年底,“两县两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87888户133177人,占全市保障人数的78.5%,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47809人。去年禄劝县农村低保11561户35170人中建档立卡的有4720户15295人,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数的46%。同时,去年,对“两县两区”的贫困人口实施临时救助18868人次、医疗救助201201人次、特困人员供养4624人,较好发挥了社会救助制度在扶贫开发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亮点2

  撑好社会救助“保护伞”

  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

  社会救助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如今,这张密实的民生“安全网”日趋完善,取得了丰硕成果。

  昆明市出台了《昆明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昆明市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发挥各项救助制度在救急难方面的整体合力,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设立了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打通社会救助的“最后一公里”。

  截止去年底,全市共有城乡低保26.2万人(城市低保69448户93742人,农村低保119456户169174人),城市低保标准每月530元和475元,农村每月295元和260元,特困人员供养对象8727户8901人(城市特困2302户2393人,农村五保6425户6508人),集中供养标准每月636元和57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月530元和475元,低保标准在全省名列首位。

  据统计,去年,昆明全年支出社会救助金9.38亿元,惠及64万人,其中:支出低保金7.7亿,惠及城市低保94264人,农村低保169643人;支出临时救助金1747万元,救助28693人;支出医疗救助金9757万元,让34万人次疾病患者度过难关;支出保障金5369万元,保障了8995名特困人员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同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开展救急难100多例,最高救助资金达2万元,平均救助资金8000元左右;医疗救助工作“一站式”即时结算率达90%以上,为城乡困难群众解决就医难的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一系列惠民举措,为弱势群体送去冬日暖阳、夏日清凉。

  为准确认定社会救助对象,杜绝“骗保”、“关系保”、“错保”、“漏保”“人情保”等问题,市民政局完善了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低保投诉举报核查制度,开展了城乡低保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市、县两级还分别成立了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开通了公积金、人社、车辆、户籍、住房、工商6条比对专线,对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科学、合理核对,为精准施保、精准救助提供了重要依据。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通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目前昆明市已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相配套、受灾群众救助和恢复重建相衔接的自然灾害救援体系。去年,昆明市加快推进救灾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修订了《昆明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推进乡级救灾物资储备点建设,初步形成以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各县(市)区救灾物资储备库为补充,辐射全市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应急救援辐射90%以上地区,确保灾民8小时内得到初步救助。以此同时,深入开展“三小工程”,组织开展社区防灾应急小演练153次,发放应急小册子116万册、小应急包2万个。加快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年内共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8个。

  一组组温情数据,无不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和灾区群众的关爱,也彰显着民政人“躬行为民之政”的高尚情怀。

  亮点3

  社会福利体系不断完善

  特困群体基本生活有保障

  民政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昆明市不断拓展社会福利覆盖面,受惠范围逐渐由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弃婴等特殊群体向全社会拓展,社会福利事业正在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迈进。

  全市现有困境儿童1740人,为了让困境儿童拥有美好未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保障范围由孤儿、感染艾滋病儿童,扩大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同时,按照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要求,提高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困境儿童保障实行城乡同标发放,机构供养儿童基本生活费月人均达1749元;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艾滋病感染儿童基本生活费月人均达1049元,惠及全市1740名困境儿童。此外,探索创新孤残儿童养育新模式,市儿童福利院机构内设置永久性类家庭11户,养育孤残儿童44名,切实保障孤残儿童健康成长。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全市16871名农村留守儿童在乡镇(街道)建档立卡,建立了市、县、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四级联动监管体系。

  为解决残疾人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提高其生活质量,自去年1月1日起,昆明市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按照每人每月50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级每人每月按100元、二级每人每月按50元发放。惠及全市38628名困难残疾人和43675名重度残疾人。残疾人“两项补贴”成为保基本、兜底线的重要民生保障制度。去年全市投入发放的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达5900余万元。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全市高龄老年人的关怀,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去年,市民政部门共向13.86万名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9973万元;此外,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交通工具、免费进公园等26项优待、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市民政局开展了“寒冬送温暖”、“送流浪孩子回家”及“南博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整治专项行动,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701人次,长期流浪乞讨人员100%建立档案信息。此外,全市以贯彻《慈善法》为契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全年共接受慈善捐赠2904万元,实施慈善救助10280万元,受惠人数3.5万余人,有力地践行了“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

  亮点4

  优抚安置迈向新台阶

  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连续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次荣获云南省“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的昆明,是一座洋溢着军民鱼水情似海的双拥之城。

  在昆明这片红色土地上,让现役军人安心,让退役军人顺心,让军人家属舒心,让驻昆部队官兵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一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217.7万元支持驻昆部队建设,及时解决部队建设和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先后援建军营图书室66个,向部队赠送各类科技教育文化书籍72600余册、电脑43台、体育用品400多件;积极协调解决部队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

  昆明人民关爱子弟兵,子弟兵回报的同样是一曲曲情洒第二故乡的奉献之歌。一年来,驻昆部队出动官兵11000多人次,执行抢险救灾任务11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20万元,转移和抢救群众1709人。协调驻昆部队建设“双拥林”、“国防林”1300余亩,援建卫生室28个,免费培训医护人员800多人次,为群众免费义诊5799人次。协调驻昆32家师(旅)级以上部队,投入精准扶贫款252.35万元,踊跃参与禄劝、寻甸、东川的扶贫帮困工作。

  “优抚动真情,拥军办实事。”长期以来,昆明市始终把最可敬、最可爱的人挂在心上,为驻军官兵动真情、办实事,连续20余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军转安置任务。去年被省民政厅评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先进集体。全年共接收退役士兵1647人,其中自主就业退役士兵1328人,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319人,筹集安置岗位694个,现已完成选岗安置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不断为优抚对象送去改善生活、增进福祉的新举措,提升了优抚对象的获得感。一年来,共发放抚恤补助资金28071.07万元、医疗补助资金1569.7万元、临时生活困难补助385.53万元、慰问金1143.108万元,切实保障了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为解决参战退役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困难,全年共发放优抚对象生活困难补助资金4497.72万元,惠及8165人;投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94.78万元,惠及5555人;将符合条件的3323名优抚对象纳入了城乡低保,组织13403名优抚对象进行体检。同时,协调解决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再就业等方面的问题10余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优抚对象手中。

  此外,市民政局还高规格、高标准承办了云南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九届“夕阳红杯”文艺体育比赛大会,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各地州的一致好评,获得优秀组织奖、精神文明奖、创意创作奖、优秀表演奖,文体比赛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9个。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事例的背后,体现的是市委、市政府对双拥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反映的是军民融合发展新境界。